我国居民所患心血管疾病以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为主,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血脂异常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近日发布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对血脂异常的诊断、治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血脂与脂蛋白
血脂是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血脂几乎不溶于水,需要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可以在血液中“活动”。
根据密度由低到高,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医生通过测定被测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评估其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会主动将胆固醇转运到外周组织,导致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脑梗死、心肌梗死。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汁酸的形式排出。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血管内的“脂质清道夫”。
血脂异常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血脂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遗传、饮食、运动、吸烟、饮酒、肥胖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防治血脂异常,大家应该怎么做呢?
控制体重 血脂异常的超重或肥胖者应减少每日食物总能量,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将身体质量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合理膳食 适当多吃些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等;少吃油炸和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如油条、油饼、肥肉、带皮的肉、奶油等;选择低生糖指数的粗粮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炒菜时,优先使用茶油、橄榄油、玉米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且每日烹调油应少于25克。
科学运动 每周坚持5-7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运动。
戒烟戒酒 吸烟者应完全戒烟,并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烟;饮酒者应戒酒,因为即使少量饮酒,也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进一步升高。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降脂药物。医生会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确定调脂治疗需要达到的胆固醇基本目标值。
患者应在首次服用药物或调整降脂药物后的6周内,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如血脂指标达目标值,可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如未达标,则需缩短复查间隔。
复查血脂前,老年朋友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复查的前三天要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不能饮酒;复查前一天晚8时后开始禁食,可少量饮水;复查的前几天要避免剧烈运动;复查前一般不需停用日常服用的治疗药物,但应告知医生所用药物的种类与剂量。(闫瑾)
相关链接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值
血脂升高对身体的危害很大,早期发现血脂异常并给予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诊断血脂异常,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的高低。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有不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值:如低中危人群<3.37毫摩尔/升,高危人群<2.59毫摩尔/升,极高危人群<1.81毫摩尔/升,超高危人群<1.42毫摩尔/升;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1.04毫摩尔/升。(崔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