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民生领域亟待改善问题专项整治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全省上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重点任务,集中解决了一批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强弱项、补短板”行动,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是老百姓记忆中河流的美好景象,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据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闫子江介绍,甘肃省立足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扛牢上游责任、展现上游作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出现积极变化。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党员干部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积极投身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特别是把整改整治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现实检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载体,着力解决老百姓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全力守护母亲河长久安澜。
全面“控源”,确保“母亲河”清水长流。全省秉持“不让一个排口污水横流,不让一条河流受到污染”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完成黄河流域甘肃段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入河排口排查,排查河道约6000公里。按照“取缔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有序推进排污口整治工作,生态环境部交办的4509个排口已完成整治3903个。每月对重点流域水质状况开展现场溯源,组织全省水环境形势分析调度会,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从源头上规范排污行为,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靶向“提质”,建成“岸绿景美的生态河”。全省坚持“保好水、治差水”的目标,立足省情河情,理顺体制机制,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出台《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全力增水量、提水质。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全省86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黄河流域57座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依托项目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因河施策,2020年以来,累计下达黄河流域9市州中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51.6亿元,实施259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特别是2023年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首次达到10亿元,获得国家奖励资金共1.23亿元,为西北地区获得奖励最多的省份。张掖、嘉峪关入围全国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张掖、白银列入全国第一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坚决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保卫战,全省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确保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协同“增效”,实现“一河清水送下游”。全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组织开展“1+7”专项执法行动,发挥生态环保督察“利剑”作用,在全国率先将河湖长制督察与省级督察整合,建立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坚决有力整改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问题,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总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一张网”,成立“甘肃省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研究中心”,与相邻4省签订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与四川省签订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获得财政部、生态环境部2000万元奖励。经过努力,黄河流域甘肃境内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68%,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西北诸河和长江流域国控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水体。嘉峪关市、张掖市、金昌市多次进入全国地级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前30位城市名单,石羊河(武威段)成功入选全国18个美丽河湖案例。今年1-7月,全省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优良水体(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93.2%,“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甘肃靓丽名片。
闫子江表示,下一步,甘肃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好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强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甘肃。(汪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