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旅游旺季,为切实保障旅游景区食品安全,切实提升游客食品安全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兰州新区市场监管系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着力排查风险隐患,提升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全力保障游客“舌尖上的安全”。
坚持提前谋划、及早部署。在旅游旺季来临之前,全面摸清辖区旅游景点及周边餐饮服务经营主体底数,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坚持上下联动,全面排查中川小镇、西部恐龙园、史喇口乡村旅游、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等旅游景点餐饮服务经营主体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截至目前,检查旅游景区内及周边餐饮服务经营主体247家次,发现索证索票不全、清洗消毒不规范、散装调味品无标识等食品安全隐患100余条,现场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38份。
坚持统筹兼顾、抓主抓重。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将旅游景点内及周边农家乐经营主体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31家农家乐建立完善“一户一档”,主动协调住建、商旅、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以房屋安全、消防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等为重点,开展全覆盖联合监督执法,对检查发现的燃气管道安全隐患、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灭火器过期等40余条问题隐患,现场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建立整改台账督促逐项整改销号。
坚持特色监管、管服并重。持续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依托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专家库,邀请省食品检验研究院专家对2家牛肉面、1家玫瑰饼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全面体检”。重点从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过程控制、主体责任落实、人员健康管理、“陇上食安”平台应用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以查代训、以查促管,在提升基层监管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推动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建立问题处置闭环销号机制,责令整改问题隐患34条,进一步强化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确保各项问题100%整改到位。
坚持“循环体检”、根治顽疾。坚持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组织监管人员对机场周边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单位进行不间断“体检”,定期回头看“复诊”,深入查找存在的风险隐患,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持续净化机场周边食品安全消费环境。截止目前,检查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单位84家次,发现未按要求贮存食品、一次性餐具索证索票不全、废弃物处置不规范等问题隐患30余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7份。
坚持协同创新、服务发展。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强化事前服务,推动审批服务关口前移,在夜市现场设立流动审批服务窗口,组织工作人员现场对符合食品小摊点登记条件的经营者提供小摊点登记卡网上受理服务,现场核发小摊点登记卡31张。协调夜市管理方在摊域集中区设立食品安全监督台,现场受理群众投诉举报23起,办结率100%。同时,建立监管人员定期检查、夜市管理方日常巡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助力夜市经济健康发展。
坚持监检结合、提升效能。联合三方检测机构开展“你点我检”进景区系列活动,邀请游客全程观摩抽检过程,发放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手册,并答疑解惑,全面提升社会各界对“你点我检”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现场邀请游客参与抽样25批次,征集调查问卷80余份,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以食品抽检“小窗口”促进食品安全“大监管”。
坚持消费维权、服务为民。率先在全省建立消费领域公益诉讼赔偿金管理制度,协调新区法院成立“兰州新区消费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充分发挥“12315”“12345”职能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升问题处理质效。今年以来,受理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相关投诉26起,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核查,精准有效处置,均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并反馈当事人,切实解决消费者合理诉求,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坚持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制定印发《兰州新区持续推进“文明餐桌”行动工作的通知》,持续深化旅游业“文明餐桌”行动,推动餐饮节约常态化。坚持“监管+宣传”,寓宣传于日常监管中,深入各旅游景观开展制止浪费宣传,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文明用餐”“反对浪费”等标语,摆放“节约粮食、不剩饭菜”提示牌,推行N-1点餐模式,推出“小份菜、半份餐”服务。截止目前,发放各类宣传海报1000余份,《反食品浪费法》宣传小册300余份,切实推动旅游景区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兰州新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强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全面落实驻点监管、动态监管、市场巡查“三结合”工作措施,深入细致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及时有效处理群众投诉举报,强化舆情事件应急处置,不断提升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