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麦草下的“黄金”今年又丰收了 张家大坪村“擦亮”产业品牌赋能乡村振兴
又到吃韭黄的时候了
立冬过后,应是农闲时节,可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街道张家大坪村的田间地头却逐渐热闹起来,村民们拿着铁锹、铁叉、专用镰刀等工具收割用传统方法栽培的韭黄。鲜嫩的韭黄一把一把摆放在地头,成片的金黄色与广阔天空的湛蓝色交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唯美画面,正是这一独特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张家大坪村为“金凰后”无公害韭黄基地,也是全村的支柱产业,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且大多数村民都以种植韭黄为主要经济来源,因其颜色鲜黄,肥嫩可口,营养丰富,且风味鲜美独特而远近闻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发展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实施乡村振兴,更需要基层党组织的带领和引导。张家大坪村党支部新一届班子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找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细化推进措施,发挥组织优势,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取得了新成效。
“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是种植韭菜、韭黄,支部从引领产业发展出发,不断学习其他先进村的典型经验,拓宽思路,争取资金,聘请农技专家对村民如何进行防治韭黄种植病虫害进行知识讲解,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村民用药用肥,从降低生产成本到狠抓韭黄品质建设上不断探索好经验、好方法。”
张家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张惠鹏说,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党建促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初步形成以种植韭黄产业为主导,养殖、经济林等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链,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群众满意度高、党建促增收的乡村振兴路子,广大村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西柳沟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春德告诉记者,乡村振兴的关键之笔是发展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街道把全力打造张家大坪古法种植韭黄基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借助连续三届韭黄开镰丰收节带来的影响力,鼓励村民种植积极性,目前韭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已达600多亩,年产量达100万公斤以上。另外倡导村民严格按照古法种植树立品牌意识,提高韭黄品质,真正成为民众餐桌上的“宠儿”。
“今年地头价每斤15元,这还是头一回。”劳动间隙,村民们议论着韭黄的价格,随后把一筐筐金灿灿的韭黄放在商贩的称上,接着到手的便是一叠叠钞票。“给韭黄抖土感觉就像数钱一样,嘿嘿,麦草下的‘黄金’今年又丰收了。”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冬日的余晖里。
“最近虽然还在疫情防控阶段,但我们的韭黄销售没有受任何影响,价格还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0%。”张惠鹏说,之所以有这样好的行情,一方面充分发挥张家大坪韭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销模式,发展“订单农业”,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集中推广“金凰后”韭黄品牌,促进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另一方面,成功举办的三届“韭黄开镰节”,媒体的宣传报道扩大了市场影响力,让这个小小的山村美名远扬,以优良的品质占领市场份额,同时通过发达的物流和网上销售将张家大坪出产的韭黄远销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对张家大坪村进一步统一村民思想、加强合作社销售模式、开辟网上分销渠道、建立蔬菜冷库、改进韭黄包装均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2020年12月张家大坪村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使张家大坪村的韭黄在疫情当下仍然获得大丰收。
张家大坪村的“韭黄开镰节”不仅是文化符号、价值平台,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充电站”。据悉,西固区委、区政府正在筹备第四届“韭黄开镰节”,旨在进一步深化农旅融合、产业融合,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使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成为助力全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