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政柔性执法 力度温度并存
——甘肃省推行行政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累计办理行政柔性执法案件21.3万件,推行柔性执法取得阶段性成效。”12月1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亮出了推行行政柔性执法成绩单。
近年来,甘肃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始终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着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针对“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以推行柔性执法方式为抓手,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模式,不断释放行政执法的温度善意,着力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和谐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力推行行政柔性执法
“我们以‘两轻一免’清单为切入点,大胆探索,全力推行行政柔性执法。”新闻发布会上,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组合拳”,省司法厅从市场主体关切入手,率先尝试在市场监管和应急管理领域推行“首违不罚”制度。
在此基础上,甘肃省大胆探索在更多领域延伸拓展,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发布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清单,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指导意见,要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刚性手段与柔性手段并用,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完善执法方式,全面推行行政柔性执法。
省级执法部门全面梳理现行法律法规,依法厘清适用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相继推出本部门本领域“两轻一免”事项。
全省公安机关立足主责主业,出台了一系列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为203个重点建设项目派驻“护航警官”500余人;通过延期办、容缺办、网上办、预约办,共办理交管不见面审批业务286万余笔,对来甘外地车辆首次轻微交通违法只提醒不处罚;积极协调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科学合理规划设置“马路市场”和“夜经济”“地摊经济”的街区、点位,在摊点摊区出入口设置警务区民警二维码公示牌,延长夜间巡逻时间,增加夜间巡逻频次,落实夜间“警灯常亮”工程,服务地摊经济发展。
目前,30家省级执法部门向社会公布822项“两轻一免”事项,从制度层面为推行柔性执法提供了支撑。各地各部门把落实“两轻一免”清单作为深化开展“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和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有力抓手,累计办理“两轻一免”案件12.3万件,惠及群众10万人次,“两轻一免”在省市县乡四级执法单位逐步铺开,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法律力度与人性温度并存
全省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自觉将推行柔性执法作为首选方式,作为改进执法工作、提升执法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新的突破口。
甘肃省建立健全简易引导、容错纠错、守信激励等工作机制,全方位多领域综合运用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给予行政相对人容错纠错空间,对不触碰安全底线的新领域适当给予一定的“观察期”,对需要达标整改的给予必要的“过渡期”,通过适度有效监管,引导和促使行政相对人自觉纠正违法行为,实现了行政执法效果最大化。
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在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机制的同时,严守“原则底线”,全面树立集执法、纠违、教育于一体,宽严相济、过罚相当、综合裁量的执法理念。在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和“百日攻坚”行动案件查办中,对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等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有力震慑了市场违法行为,做到“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让市场主体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
今年以来,全省累计运用非强制手段办理执法案件9万件。实践证明,推行行政柔性执法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和惩教结合原则,凸显了法律“权威力度”和执法“人性温度”的高度融合,促进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现了以良法善治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预期目标。
推动柔性执法向纵深发展
“首违不罚”是柔性执法的重要方式。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税务系统全面推行“首违不罚”制度,明确“首次违反”“违法后果轻微”等“首违不罚”适用条件的具体判别标准和执行口径,既为“首违不罚”制度有效落地提供了精细化标准和清晰指引,也为“首违不罚”清单的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此外,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甘肃省启动全省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推出“六大工程”、15项重点举措,引导全省各级行政执法机关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将柔性执法贯穿于行政执法全过程各环节,不断扩大辐射面和覆盖面,切实做到宽严相济、罚过相当、法理相融,营造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更加规范的执法环境。
同时,省司法厅与省市场监管局适时推出相关规定,明确24种市场监督管理包容审慎执法免责情形,为执法人员打消思想顾虑,大胆实行柔性执法,促进包容审慎监管机制落实落地,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甘肃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柔性执法向纵深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