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5月18日电(记者张玉洁)荟萃历史的博物馆与面向未来的“元宇宙”碰撞,会诞生什么新可能?国家一级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在这一新赛道的布局,从创造虚拟人开始。
一位身穿古代服饰的大眼睛卡通少女,走进动画版的莫高窟。用特有的“娃娃音”向人们介绍着千年石窟的过往:壁画中守护昆仑山的神兽长啥样?曾经绚烂的壁画又为何会变色发黑?
虚拟人伽瑶。(敦煌研究院供图)
她也有少女的懵懂与忧愁。夕阳西垂,她蹲坐在洞窟门口幻想着一千年以后。“那时,莫高窟还会存在吗?会吧。如果莫高窟不在了,我也会消失吧……”
敦煌研究院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杜鹃介绍,这个卡通少女名叫“伽瑶”,取材于敦煌壁画,原型是声音婉转如歌的神鸟“迦陵频伽”。“这是我们今年精心打造的虚拟人,希望用人格化的内容传播敦煌文化。”
莫高窟第360窟藻井中的迦陵频伽。(敦煌研究院供图)
虚拟人是“元宇宙”中最核心的形态之一,即用数字技术创造拟人形象、赋予人格设定。在虚拟空间中搭建的现实世界里,有社交性、互动性的虚拟人不可或缺。曾登上“春晚”舞台的虚拟歌手“洛天依”,是知名度最高、粉丝最多的虚拟人之一。
“敦煌文化博大精深,但也不乏深奥难懂之处。传播敦煌文化也要拓宽思路、积极创新,让传统文化在与新媒体新技术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探索打开传统文化的更多新方式。”杜鹃说。
伽瑶的故事已形成5集的动画,呈现了她与壁画中的神仙与生灵、莫高窟的人和动物之间的点点滴滴。目前,伽瑶正在练习“技能”,不久后就可以用直播的形式与网友互动。
在以新技术传播敦煌文化方面,敦煌研究院已有许多探索。从持续30多年的“数字敦煌”项目,到与微软合作开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敦煌小冰”,再到与华为联手让飞天“飞”出壁画,古老的敦煌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爱。
布局元宇宙的时代机遇,已让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看见。
今年3月,全国50家博物馆、高校的60位馆长和学者联名发布《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倡议称,博物馆连接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面对元宇宙,博物馆应与时俱进地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元宇宙,探索博物馆领域元宇宙建设标准规范,在相关主题的国际对话中发出中国声音。
“技术创新会给博物馆带来革命性改变。”倡议发起人、上海大学教授段勇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为构建元宇宙奠定了物质基础。元宇宙能够为博物馆提供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也能使博物馆以数字化的形态永久存在。博物馆在为元宇宙提供内容外,也应当参与行业标准共建。
段勇说,新生事物发展之初都可能存在泡沫、虚火。对眼花缭乱的元宇宙项目,博物馆也应擦亮眼睛,在与商业机构开展合作的同时,坚守非营利公共机构传承文化的立身之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