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 打造“强省会”有力支撑
2022-05-10 12:04:05 来源: 甘肃日报
图集

    原标题:兰州新区 打造“强省会”有力支撑

    兰州新区城市景色。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提供

    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

    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花卉基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兰州新区彩虹城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国家领航指路、把脉定向,赋予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使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谋定后动,心无旁骛。

    十年间,兰州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在这片新开垦的广袤土地上一笔一画勾勒下的蓝图,正逐步化作千帆竞发、春潮涌动的发展新画卷。

    ■ 产业集聚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空中俯瞰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厂房,车间内全速生产,马不停蹄;一块块新建施工工地,塔吊林立,建设如火如荼……

    兰州助剂厂控制室里,几个工人正紧盯大屏幕进行操作作业,屏幕上不仅能显示厂区各个厂房、生产线的情况,也能清晰显示生产线上各环节、各物料的具体生产参数。

    “‘出城入园’以来,我们完成了控制系统的全面升级。”兰州助剂厂副总经理孙海奎说道,“这种优化升级,使生产工艺精细化程度提高,控制能力更强,产品质量全面提升,产能扩大了近5倍,生产也更加节能、绿色。”

    提升“科技浓度”,增强“绿色”底色,兰州新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起点更高,标准更严,目光更远。

    进驻兰州新区的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等企业,正在持续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改造。

    2021年,宝武、海亮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落户兰州新区。国内唯一拥有口蹄疫合成肽疫苗自主知识产权的申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兰州新区建成投产全球首条合成肽疫苗生产线;海亮铜箔、德福铜箔建设投产,全球最大铜箔研发生产基地在兰州新区诞生。

    聚力、聚才,聚链、聚能。

    产业园区是引领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资源有效嫁接,信息互联互通,服务聚合优化,产业生态向好,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我们最初就以最高标准建设安全环保智慧园区。园区水电气路、蒸汽、供暖、消防、污水等基础设施及服务全面配套,严把项目安全环保准入标准,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国家认可。”兰州新区化工办综合部负责人徐文国介绍说。

    目前,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正锚定建设全省投资过千亿、产能过千亿的第一个千亿级产业园区以及西北首个D类绿色化工园区目标,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措施创新、产业项目招引、园区规模提升等领域多点发力,为全省“强省会”“强工业”行动先发力、带好头、作示范。

    ■ 先行先试 聚力创新发展新突破

    率先,争先,领先!

    对于兰州新区而言,实现跨越不能只是按部就班,而是要敢为人先。

    2019年,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投资1.41亿元,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合作,在兰州新区启动了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

    “项目的核心在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团队攻克的电解水和二氧化碳加氢催化技术。利用太阳能产生的电力,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先后完成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最终生产出被称为‘液态阳光’的绿色甲醇。”站在项目沙盘前,兰州新区石投集团高级技术主管李春新详细介绍道。

    该示范项目建成了全球首套规模化(千吨级)合成绿色甲醇示范装置,为大规模储存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二氧化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技术,对催生清洁能源新兴产业,推动绿色、生态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兰州新区,硅立方超算中心、重离子加速器等项目建成投运,同位素实验室等加快建设。

    同样,在布局现代农业发展之时,兰州新区始终放眼向“新”,拥抱产业“新蓝海”。

    走进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4号温室,成排的玫瑰花枝已经长到半人高,戴着手套的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剪断带刺的枝干,收集成一捧捧玫瑰花,送到下一个环节进行初加工。

    在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花卉产业基地智能温室占地36万平方米,用于生产娜欧蜜、粉红雪山、蜜桃雪山等11个品种的优质玫瑰。

    “‘美丽经济’更需要精心呵护。我们采用最新的自动植物补光系统,实现了鲜花全季节、全天候生产,大大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产品质量也更优质。”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负责人赵立军介绍说,“我们的鲜切花通过冷链物流,2天之内可以抵达全国多个城市,鲜花的新鲜品质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订单量不断增加。”

    目前,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日产鲜切花30万枝,年产量可达1亿枝,除销往全国各地外,已出口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

    2021年,兰州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30%。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被认定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与兰州新区空港现代农业产业园、兰州新区双创基地一并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数据信息产业持续推进。

    今年4月,甘肃移动“数据中心·甘肃兰州新区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标志着西北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落户兰州新区。

    项目的建设将加速落实“东数西算”工程,推动全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

    兰州新区在节能环保及临空产业方面也取得突破。抢抓“双碳”机遇,兰州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区,万吨级锂电池精准拆解等24个项目加快推进。依托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成立甘肃新港航空产业公司,积极引进知名航空产业项目落户新区,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

    ■ 筑巢引凤 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大的“吸铁石”。

    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企业开办首套印章政府买单等,与20个省170个县市区成立跨省通办联盟,实现140项高频事项异地通办。全方位普惠制持续性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不来即享”。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2021年,兰州新区新增市场主体5427户,为历年最高,其中多数为企业。

    “在一个地方投资,首先看的是营商环境。兰州新区快速配置项目开工前的水、电、气、路等要素资源,并建立一体化、闭环式项目服务机制,指定代办专员为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项目签约后快速开工建设。”宝武碳业兰州宝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蔡伏明说道。

    发展东风吹皱一池春水。近年来,兰州新区紧盯“双碳”目标,发力绿色金融。

    兰州新区持续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加速聚集,加速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金融活力持续释放,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绿金通”平台融资总额突破百亿元。

    2021年6月,西部绿色认证中心为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出具绿色项目认证报告,标志着兰州新区首个绿色项目认证成功落地。经认证的绿色项目会被纳入兰州新区“绿金通”综合服务平台绿色项目库,后续可申请获得贷款贴息、费用补贴、创新奖励等绿色金融奖励。

    去年,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评估在全省排名第一。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2月13日,兰州新区春季人才招聘会吸引5.5万余人现场求职。

    兰州新区破除唯学历、唯资历论,以“技”定才,创新人才引育机制,逐步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技能型人才队伍,人才引进的集聚效应正在加速显现。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坚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立足区位和交通优势,系统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形成立体化开放平台,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粮食、肉类等八大特殊口岸及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12条国际货运航线加密开航,铝期货指定交割库高效运营。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对全省增量贡献率超50%,今年一季度,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达19亿元,同比增长21.9%。

    今年兰州新区立足“三新一高”要求,紧扣“四强”行动部署,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运用“线上招商”模式,促成总投资53亿元的广东宏宇、60亿元的道氏技术等新能源项目签约落地。在酒店餐饮、旅游消费、房地产销售等三产指标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兰州新区一季度GDP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5%,固投增长18.7%,进出口额增长30%,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兰州新区广大干部群众将紧盯“极、地、台、区”战略定位,落实“三新一高”要求,实施“强省会”行动,围绕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的“四区两新”建设目标精准发力,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重大机遇,在培育优势产业、深化系统改革、扩大创新开放、促进城乡融合、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力、赶超跨越,全面推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加速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庆祝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斌强 沈丽莉 薛 砚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昱钧)

 

    【记者手记】

    加速奔跑向未来

    记者在兰州新区采访,总能感受到这里蓬勃发展的朝气。

    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公共服务便捷高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兰州新区一年一个样,昔日荒滩如今已是树影婆娑、绿草如茵、楼群林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紧盯战略使命,兰州新区不负期待,全力以赴。

    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完善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心引育新动能,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可以说,十年来,兰州新区建设发展从最初探索路径到形成模式,直至打造出“新区样板”,阔步前行的每一步,靠的都是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新时代的竞争,不再是“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更多的是产业链的竞争,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比拼。兰州新区全局谋划,全面发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延链补链强链,促进多元产业融合,打造产业聚集高地。

    面对新时代的召唤、新时期的使命、新机遇的叠加,兰州新区正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速奔向未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责任编辑: 王小华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636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