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秋季养生以“收敛”为主
2022-09-15 17:46:29 来源: 甘肃日报

    中医理论认为,秋季养生应以“养收”为主,达到阴阳平衡的原则,所以起居、饮食、运动、精神等方面都需协调统一。秋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天气渐凉,阴寒之气渐盛,自然界呈现收藏状态,所以人体养生应注重养“收”,顺时滋阴潜阳,以此生化气血。

    防秋燥 秋季气候偏燥。中医讲燥邪易伤肺、伤津,容易出现口咽干燥、干咳少痰、舌苔少津等症状。故饮食要多食清润之品,如乌鸡、银耳、芝麻、莲藕、核桃、花生、番茄、萝卜、百合、莲子、梨、葡萄、柿子、石榴、苹果、猕猴桃等,滋润脏腑,养阴生津。秋季饮食还得清淡,注意“少辛增酸”。中医认为酸味可收敛肺气,故适当吃些柚子、山楂等酸味食物;少吃辣椒、花椒以及葱、姜、韭菜等辛辣食物,避免化热生火,加重秋燥。此外,还应戒烟限酒,忌暴饮暴食。

    防秋乏 缓解“秋乏”,可从生活起居上进行调整——早睡早起、不熬夜,建议晚10点入睡,早6点起床,中午睡个午觉,不超过半小时为宜。秋高气爽,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适当开展健身活动,如八段锦、散步、瑜伽等,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消除“秋乏”。

    另外,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人也容易“秋乏”。饮食上,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但不要大量食用过硬、过凉、过黏等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加重“秋乏”。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到正规医院找中医师开具健脾益气的中医药,进行调理治疗。

    防秋愁 秋风萧索、草木枯黄,秋季容易引起悲伤、忧郁等不良情绪,特别是一些老人,退休独居在家,常会引发凄凉、垂暮之感。中医认为忧虑、悲伤的情绪会影响肺脏的宣泄、伤及肺脏。因此,秋季要注意收敛神气、调畅情志,保持平静宁和的心态。可以听听音乐、画画、写写书法,以安神宁志,舒缓情绪。

    防长秋膘 对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还要警惕秋季长“秋膘”,避免加重身体负担。

    适当秋冻 我国自古就有“春捂秋冻”一说。一般来说,气温在20℃左右时,才可适当“秋冻”。穿衣最好以身体不出汗、外出感觉微微凉意为宜,这样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不过,对于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的人群,比如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脏病人、老寒腿患者等人群,“秋冻”要慎重;老人、小孩和体弱者等抵抗力相对较差的人群也不宜秋冻。

    深秋时,天气由凉转寒,人体阳气会转向收藏,自然界生机闭藏潜伏,这时不再适宜“秋冻”,需要及时添加衣物防寒保暖,特别是患有慢阻肺、慢支炎、腰腿疾病及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人群。(熊志翔)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2914112900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