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如同一个万能处方,能同时降低血糖、血压、血脂,改善睡眠等。但运动不当又会发生损伤,如何平衡二者关系?
在“2023版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下面简称“共识”)中,适用人群包括慢病人群、健康人群、运动损伤人群等,帮助人们在收获运动好处的同时减少损伤。
合理运动遵循6个原则
运动处方分为健身运动处方和医疗运动处方两类。
健身运动处方:以健康人群、慢病高风险人群为主要对象;重点关注运动总量,让运动不足人群动起来并养成习惯。
医疗运动处方:以慢病人群、运动损伤人群、围手术期人群为主要对象;需以临床医学思维模式,兼顾治疗疾病和保持运动能力。
需要明确的是,运动处方的制定应由专业科室或有资质的康复治疗师、健身教练等完成。
运动处方包括运动频率、强度、方式、时间、总量、运动进阶六方面基本内容。健康人群可参考以下标准进行锻炼:
运动频率 柔韧性运动,最好每天都进行。在抗阻运动中,同一肌肉群的力量、耐力运动频率以隔天一次为佳,2-3天/周。对于有氧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有氧运动不少于每周3天。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过小,没有明显的健身效果;强度过大,可能造成运动伤害。抗阻运动的强度为:锻炼后有一定的疲劳感,疲劳感在运动后第二天基本消失。
判断有氧运动强度,可用运动中谈话来衡量:运动时能说话也能唱歌,为低等或较低强度;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中等强度运动;不能说出完整句子,即较大及以上水平强度的运动。
运动方式 运动可归纳为有氧运动、力量练习、球类运动、中国传统运动方式、牵拉练习等几大类。鼓励老年人参加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和柔韧性练习的综合运动,每周至少2次,并可以将其融入生活中。
运动时间+总量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每周至少累计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进行2-3次抗阻练习。每周有氧运动的运动时间可分散在3-5天完成。2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相当于1分钟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抗阻练习最好隔天进行。
运动进阶 推荐以循序渐进和分散的方式进行。
“共识”指出,每周仅运动1-2次仍获益,如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但每周仅通过一两次运动来达到每周推荐量,会增加损伤风险。
每天最少走7000步,含3000步快走
“共识”指出,每天一万步常被作为运动的目标,但可获益的每天最低运动量是7000-8000步,其中至少应有3000步是快走(>100步/分钟)。
要达到中等强度运动,至少每分钟走100步。
走路时,腰背挺直,颈肩放松,轻轻收腹,下颌微微内收,双眼平视前方,使耳朵、肩膀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双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自然摆动,最好做到“前不过肩,后不过腰”。
此外,“共识”还明确了多个运动事项:
1.运动前应做热身或准备活动,运动后应做整理活动和拉伸练习。
2.身体不适及急性疾病期要暂停运动,如严重感冒、发烧、严重腹泻等。
3.抗阻训练时特别注意避免屏气,以免缺氧或血压波动幅度过大。
4.儿童和少年尽量减少久坐(如看电视、上网),2-5岁儿童屏幕时间不建议超过1小时/天,6-11岁儿童屏幕时间不超过2小时/天。
5.6-17岁青少年每天应进行≥60分钟中等至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抗阻练习和健骨活动。
6.老年人抗阻训练很重要,可防止肌肉萎缩。
7.刚开始运动时,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训练。
7种疾病的“运动处方”
针对不同的慢性病,本次“共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运动处方,需专业人士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此前,有运动医学专家总结了多种疾病的“运动处方”,可供大家参考:
焦虑抑郁 经常锻炼有助身体释放让人愉悦的内啡肽,有益提升情绪。
推荐的锻炼:瑜伽。
记忆衰退或认知疾病 锻炼能刺激大脑血流,特别是负责控制记忆的大脑海马区。
推荐的锻炼:广场舞、太极、网球、武术等。
睡眠紊乱 多项研究表明,与不经常锻炼的人相比,经常锻炼的人睡眠更沉更香。
推荐的锻炼:每天锻炼30分钟,形式不限。瑜伽和太极最好。
哮喘 经常锻炼既能改善心血管健康,也可缓解哮喘症状。户外运动应避免霉菌和花粉环境,寒冷天最好不要户外运动。
推荐的锻炼: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或户外运动。
腰、臀、膝和颈部疼痛 长时间伏案工作或久坐看电视等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导致身体多部位肌肉酸痛。
推荐的锻炼:针对相关部位肌肉的力量训练和拉伸练习。
骨关节炎 积极锻炼有助减轻体重,缓解关节压力。尤其力量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进而减轻关节痛。
推荐的锻炼:散步、骑车、靠墙静蹲、游泳及其他水中有氧运动。
多动症 锻炼有助提高多巴胺水平,还能刺激控制决策和冲动的大脑区域,有助于缓解多动症。
推荐的锻炼:成年患者参加任何运动都有益,儿童患者可参加重在培养团队精神和提高自尊、自信的有氧运动。(张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