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
2023-09-08 09:47:36 来源: 光明日报

    每个教室应根据学生身高范围配备可调节式课桌椅或2~3种型号课桌椅,保证日间户外活动两小时和体育锻炼1小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视力筛查自动化程度……日前,国家疾控局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公共卫生维度提出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和综合干预措施。针对社会关切,国家疾控局组织专家进行了解答。

    运用公共卫生干预技术预防近视

    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早发、高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近视可防可控不可逆,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指南》提出,研究表明,近视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易感性。

    对此,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陶芳标介绍,研究发现,在考虑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眼进化规律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重病因的基础上,近视的病因可归纳为远端因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压力、科技进步等“双刃剑”效应)、中间因素(户外活动时间不足、近距离用眼过多过早、采光照明光谱改变和人工照明时间长等)和近端因素(遗传变异等)。据此,相关学者提出了病因干预、行为与环境干预和政策导向干预的理论。

    “当前干预重点主要针对中间因素,也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国家疾控局组织制定了《指南》,提出了三级预防公共卫生干预技术和具体实施措施。”陶芳标说。

    具体而言,《指南》中的一级预防包括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与干预,家庭、学校、社区视觉环境改善,日间户外活动两小时和体育锻炼1小时,师生家长全员健康教育四个方面。二级预防注重视力健康筛查与近视预警管理两个方面,强调加强近视分级管理,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诊断。三级预防主要包括科学矫正近视与防控近视的重度化和并发症,强调做好近视分级与矫正,特别是防控近视的重度和病理化发展,防治眼底病变,降低致盲风险。

    记者了解到,《指南》通过建立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方法,识别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风险行为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下,以学生群体为干预主体,通过预防、促进、保护、政策发展和协作五大公共卫生行动,促进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的实施。

    “近视防控不能仅仅依靠矫正技术的发展,而是要坚持预防为主,运用公共卫生干预技术实现群防群控。坚持防治结合,才能减缓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快、低度近视向高度近视发展、高度近视的病理化改变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王凯说。

    做好预防近视的健康教育和引导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8年(53.6%)下降0.9个百分点。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治愈或者逆转近视。”王凯表示,在临床治疗近视的过程中,的确能够见到极少数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出现短暂的眼轴回退或者近视度数减少,这与加强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采用了一些医疗手段有关,但眼轴回退或者近视度数减少在临床中是非常少见的,并非常态,如果后期近距离用眼强度增加,近视度数仍然会再次增长。“近视一旦发生,由于持续近距离用眼环境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还是会不断增长度数。任何宣称能够逆转近视、回缩眼轴的治疗方式,均为夸大和虚假宣传。”

    “近视学生要及时科学配镜,目的是看远视物清楚,更重要的是阻止近视程度进一步发展。”王凯强调,家长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给孩子检查验光配镜。镜片加工时一定要按照瞳距加工,做好光学中心移位——相对移位越少,儿童佩戴越舒适。配镜后,应检查儿童瞳距与镜片光学中心数值是否统一,以达到佩戴舒适、矫治视力与改善视功能的目的。

    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院长邹海东看来,视力筛查管理可以早期发现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从而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案。为此,邹海东建议,在中小学生中建立视力定期筛查制度,筛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2次。同时,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视力筛查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普及性。

    “从预防近视的要求看,每天应进行户外活动2小时;从身心健康要求看,儿童和青少年应平均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增强肌肉和骨骼的运动。”邹海东说。

    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以保护视力

    当前,电子产品几乎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标配。那么,学校和家庭应如何选择电子产品?学生又该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以保护视力呢?

    “视屏类电子产品的屏幕亮度、环境亮度、观看距离和暴露时间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的主要因素。”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教授马军介绍,电子屏幕的特点是直射光、富蓝光、刷屏快、高对比、颜色艳、反光多,使眼睛肌肉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劳。调节力不足或调节滞后,导致无法看清物体,产生远视性离焦,刺激眼轴长度增加,远视储备量快速消耗,增加近视发生。儿童青少年眼球透过性好,对光刺激敏感,对光变化反应能力强,更容易受到视屏类电子产品的影响。

    为此,马军建议,家庭选择电子产品,使用次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手机。

    “总体原则是屏幕越大、分辨率越高越好,根据环境调整亮度。学校多媒体教室宜选择大尺寸投影仪或电脑屏幕,周围环境较暗时,要打开房间灯光照明,避免在过暗的环境下使用电子产品。”马军说,需要通过网络学习时,宜选择电视、台式电脑等大尺寸屏幕电子产品,相同屏幕尺寸情况下,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电子产品。电视的观看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电脑的水平观看距离不小于50厘米,手机的观看距离不小于40厘米。马军同时提醒,儿童青少年卧室不摆放电视、电脑,夜间使用避光窗帘,不开夜灯睡觉,应减少或避免暴露在高亮度、富蓝光的电子产品光线下。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2914112985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