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建设的创新之举
——高台县探索“三联四保”融资模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启示录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走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许多地方面临“成长的烦恼”: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钱从哪里来,群众生活质量怎样进一步提升……
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就离不开真金白银地投。如今,高台县探索出一个被称作“三联四保”的融资模式,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一模式,通过农户、银行、政府三方“联合”融资,创新推出四种担保贷款模式,既缓解了农户建房的资金压力,又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
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作为突破口、先手棋,高台县这一全新的乡村建设模式,汇聚起建设美丽乡村的磅礴力量,撬动乡村美丽生态、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循环。
启示一:乡村建设,须下决心调整城乡要素配置结构,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
住了二三十年的房子终于拆了。6月初,高台县南华镇南岔村三组村民闫叔山看着眼前尘土飞扬的旧屋拆迁场景,心里充满了对住进新居的美好憧憬。
不远处,村里四、五、六组152户村民已搬进的小康住宅,正是闫叔山眼中新居的模样。江南风格的青瓦白墙,房前屋后的绿树青草,看上去是那么的赏心悦目。住宅区前的村文化广场上,别致的小桥,灵动的水车,散发出独特韵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镌刻在村文化广场的墙面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在闫叔山看来,他敢拆旧屋建新居,多亏了县里的好政策。
“一直想着建新房,但细算一下,盖一院房子少说也得十几万元,不敢动工。”闫叔山说。他家的老房子还是20世纪80年代建的。不仅是他,村里大多人的旧房都是20世纪80、90年代盖的土木房。
“补上乡村建设发展的多年欠账,光靠农村农民自身力量远远不够。”高台县委书记刘伟红说,“必须下决心调整城乡要素配置结构,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
高台县创新建立了农户、银行、政府三方联合融资模式,以高台县农投公司为主体,划转19座水库部分水费收费权作为抵押,向国开行申请长期贷款,政府全额贴息,为村居风貌提升注入了源头活水。
融资的问题解决了,如何解决农户贷款担保的难题呢?
县农投公司总担保、群众联户保、农户三权保、亲情签字保,这四种担保贷款模式,成了高台县破解这一难题的答案。县农投公司作为总担保对国开行贷款统贷统还,农户可3户联保,也可用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等抵押担保,农村留守老人和其他特殊农户由子女签字担保,贷款人年龄放宽到65岁,并简化贷款流程,确保修房子的农户都能贷上款。
“我一下就动了心。自己掏3万元,贷款12万元,关键从第4年起,每年才开始还本金1万元。政府全额贴息,修新房压力就不是太大了。”县里出台的政策,让闫叔山信心倍增。
三组的张定兴,去年已搬进了新房,早早享受上这一政策的甜头。走进张定兴家,两室一厅装修得简约而温馨,家具、厨卫擦得锃亮,水冲式的洗浴间和城里人没啥两样。“我这个房子70平方米,连装修先期花了总共15万元就住进来了。”张定兴说。
启示二:乡村建设,须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因村制宜,加快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变
在“三联四保”融资模式的撬动下,从去年开始,高台县拉开了乡村建设五年行动的帷幕。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老百姓的本钱有着落了,政府贴息问题怎么解决?
高台县试水土地收益融资,加大财政投入。开展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至目前,不仅新增了耕地,腾退了建设用地,而且仅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就实现土地收益4.85亿元。
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高台县科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和各类到县可统筹使用的行业资金,确保每年乡村振兴战略投入只增不减。并广开投融资渠道,引导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有了钱,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村庄到底怎么建?
高台县意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重、工作多、难度大,不能单靠一腔热情,必须找到“绘到底”的“一张蓝图”,这就得先规划后建设。
县里在落实“三联四保”融资模式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因村制宜,规划村庄类别,定位风貌特色。坚持高质量完成所有发展类村庄和9个镇规划编制工作,集中连片建设以江南水乡风格为主,彩虹乡村、古城村落、文化传承等各具风貌特色的示范村。同时,推进包括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素质、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在内的各项建设。
南岔村村支书吴强业告诉记者,四、五、六组村民共有152户,以前实际只居住着71户,但是占地就有260亩。
现在,村里通过村居风貌提升,新建成高标准住宅71户,腾退出150亩建设土地,解决了“空心化”和一户两宅问题。
村里铆足力气“改头换面”。配套建设道路、绿化、供排水管网和村级活动阵地、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等设施,改变了居家分散、杂乱无序的村庄旧貌。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政府唱独角戏,还得充分调动村民、企业、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来一场“大合唱”。
吴强业说,南岔村村居规划,仅户型设计方案就拿了10套。村民坐在一起讨论,选定了最终方案。有了“主人翁”感觉,大家在村居风貌提升中,劲头明显更足了。
“乡村建设,只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就能赢得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刘伟红说。
在“三联四保”融资模式的撬动下,2019年至2021年,高台县累计发放贷款3.23亿元,政府贴息2156.03万元,全县46%的农房得以重换新颜,为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启示三:乡村建设,须结合村容整治,以发展强村,让村庄更有生机活力
借助“三联四保”融资模式,高台县曾经脏乱差的农村越来越美。但“美”还不够,在高台县决策者看来,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只会是昙花一现的“盆景”。乡村建设,一定要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才能带旺村庄人气,让村庄更有生机活力。
搬到新居了,南岔村村民张定兴现在一口气养了8头牛、70只羊。
住在以前老房子时,别看房子加院落有480平方米,可他最多养了4头牛、24只羊。“实在是没地方养。”张定兴说。
现在住的院落只有以前一半大,为啥能养那么多?
原因很简单,依靠“三联四保”融资模式,村里提升人居环境,腾退出了150亩建设土地。在这片地上,建了个养殖小区。一直“小打小闹”的张定兴终于能放开手脚搞养殖了。去年8月,他一口气花了6万元,买了一头带牛犊的母牛和30只羊羔。
“‘三联四保’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让咱的钱没有全部盖房,还能投入发展产业。”张定兴说。
村里腾退出来的地,除了建养殖小区,还建起了蔬菜大棚。张定兴将家里的10亩地,流转给农友聚农业综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年流转费能拿6400元。
跟着合作社干,张定兴也学着在剩下的地里,盖了3座日光温室,去年仅育洋葱苗,就卖了2.5万元。抽空,他还在合作社打零工,开拖拉机,一年又能挣1万元。
村子有产业,村民有就业。在“三联四保”融资模式的撬动下,高台县结合村容整治,以发展强村、抓反哺富村,农村经济业态百花齐放,发展道路越走越宽。他们昂扬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前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宋振峰 何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