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农区、吃秸秆!祁连山下新转场
2021-12-29 09:41:20 来源: 新华社
图集

    新华社兰州12月28日电(记者王博)随季节转场是牧民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祁连山下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些牧民冬季转场不再去牧场,而是去农田。

    200只羊在做完“体检”、完成免疫、建好台账后,肃南县大河乡西岔河村牧民赵志锋赶着携带“健康证明”的羊群,踏上转场的“旅程”。经过2天的跋涉,他将羊群赶到本县的明花乡。直到来年3月,他都会在这里的农田放牧。“农区暖和,羊羔的成活率也高。”赵志锋说。

    这是2020年10月15日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拍摄的借牧途中的羊群。(新华社发)

    当地将这种生产方式称作“借牧”。肃南县是祁连山下的传统牧业县。近年来,为更好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减少天然草原载畜量,牧民们想出了赶着牛羊到农区借牧的法子。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大批牧民将自家牛羊赶到邻近农区乡镇的秸秆地里,依靠玉米等作物采收后留下的秸秆育肥过冬。这一来自田间地头的创新,让农田免去秸秆焚烧的污染,牛羊粪便还田作肥料,牧区的草场也得以休养生息。

    这是2020年10月15日在肃南县明花乡拍摄的借牧育肥的羊群。(新华社发)

    据测算,2021年,全县共有18.6万个羊单位前往农区秸秆地借牧。借牧减轻了草原承载压力,草原生态有效恢复。2020年的监测显示,肃南县牧草平均高度从2015年的15厘米提高到19厘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2015年的67%提高到78%。同时,在借牧饲养期间,每个羊单位新增纯收入88元,总净增收1082万元。

    肃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安玉锋说,在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下,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天然草原良性演替,实现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的双赢。(完)

    

责任编辑: 王生元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6112820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