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助力陇东旱塬玉米增产
2022-11-27 09:12:27 来源: 甘肃日报
图集

    原标题:新技术助力陇东旱塬玉米增产

    在今年玉米生育期降水量减少近两成,7月份持续高温干旱,籽粒含水量降到18%以下,收获期延至10月底的情况下,迪卡159、恒5266、中单163、五谷168、五谷737等品种再次达到亩产吨粮水平。日前,由省农科院和平凉市农科院联合举办的旱地玉米密植增产及低水分粒收观摩会上,一组组实测数据令人振奋。

    这是省农科院近十年研发的旱地玉米绿色增产及延期低水分机械粒收技术助产的成果。

    线下观摩会,伴着隆隆机声,在泾川县高平镇玉米科研示范田内40余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玉米新品种迎来收获,农机来回穿梭之际,金黄色的玉米粒从收获机内一泻而下,倾入拉运的车厢。线上,来自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以及我省部分县区农技部门、种业公司的专家围绕这一新技术新成果梳理得失,展开研讨。

    据了解,与其他技术明显不同的是,该技术将玉米收获期延后50天,使玉米在田间秸秆自然脱水晾干,省去了采穗收获后脱粒晾晒的费工费时环节。2020年、2021年两年里有10个品种具有籽粒水分低、机收损失率低、倒伏率低、田间站秆时间长的特点,亩产最高达到1327.5千克/亩。今年以来,省农科院持续推进该项技术的集成应用,引进新品种44个,集成配套了覆膜施肥机艺一体化、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化肥减量增效、适水密植增产、低水分粒收、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培肥地力六大技术。

    黄土旱塬是我国北方旱地农业中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尤其是位于庆阳、平凉两市的26条近450万亩平坦塬地有较高的增产潜力。省农科院副院长、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樊廷录介绍,我省研发的旱地玉米绿色丰产及粒收技术,已应用到陇东旱塬的种植经营主体与家庭农场,为提升当地粮食生产水平和效益提供了新模式。(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责任编辑: 王小华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5112916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