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有文明气自华——崆峒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四月的崆峒,道路整洁、绿树成荫,夜景灯光熠熠生辉……漫步其间,时刻能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让崆峒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崆峒区以平凉市委“3659”发展思路为指引,担当“首善之区、首位发展”的使命,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融合先行区、文旅康养体验区、社会治理示范区,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征途上,崆峒区始终秉持“严”标准,践行“快”节奏,锁定“实”常态,勠力同心,行稳致远。
“自上而下” 精雕细琢
创建为民,人城共进。自2021年10月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市更新行动的冲锋号吹响以来,一道全区上下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的亮丽风景线已然形成……
该区按照“全域同创、城乡共创、全面共建”部署要求,确定“作战图”,制订“任务书”,推行“日反馈、周报告、月通报、季调度、半年考评、年度检测”。提出“168”工作法,开展了拆违(危)拆临、“一难两乱”、再生资源回收、物业管理、烟花爆竹和小煤炉各类安全隐患“六个专项治理”,抓实了政务环境、法治和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市民道德教育“八大建设”创建工作任务。
从发布创城“红黑榜”到督查常态“周上街”,从“三级网格”包抓共建到“督查十条”履职尽责考评,崆峒区各级领导上下同心、闯关夺隘,聚焦短板弱项集中攻坚,盯牢重点难点持续用力,形成了覆盖全域责任体系,上下联动、全民共同参与的创城良好局面。
“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分发、全媒体覆盖。”崆峒区充分利用媒介宣传,打造网络矩阵和集群化效应,开设电视专题栏目、举办主题征文大赛、编排主题文艺节目、制作公益广告、编发简报快报、印制宣传手册等一系列创建活动,真正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内外兼修” 吐故纳新
一条条道路畅通和谐,疏通了城乡脉络肌理;一处处文体设施与日俱增,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一片片老旧小区、大街小巷改造提升,凸显了民生关怀导向……这是崆峒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执着坚守,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诉求的积极回应。
“小朋友,现在是红灯,要停一停哦!”
“大爷,您是老同志,请多多支持咱们平凉创建文明城市,也欢迎您加入我们的行列!”
中街街道的“文明红管家”志愿服务队总是行走于中心城区的街头巷尾。他们身着红马甲,或在街巷清扫卫生,或在主干道口协助引导交通……
大处落笔,小处着眼。12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箭在弦上”;12条“断头路”工程进展过半;29条背街小巷实现升级改造;新建新能源充电桩27座,改建新建视频监控1531路,整治断头斑马线问题138处,维修道路塌陷及破损10处289.5平方米;临时停车场、环保公厕、垃圾中转站、垃圾房、地埋式垃圾斗、果皮箱等一系列“海绵城市”标配设施悉数得以配备。
此外,西大街小学教学楼完成维修改造和搬迁,增补义务教育阶段学位880个,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新建的4个区级区域医学中心与省内外72家医疗机构建立了专科联盟并搭建了远程会诊平台,城市服务短板正在加快补齐,城市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题中要义。该区依法拆除违法、危旧建筑、残垣断壁和临舍2.05万处96.36万平方米,取缔、整治马路市场11个,清理再生资源回收站点40处、城市“三乱”12万处,完成居民小区“五线五箱”治理508个;施划交通标线5.9万平方米,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2万个、非机动停车位708处,清除不合理停车泊位107个。
同时,积极推进东西大街1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卫生间免费对外开放,补植苗木3.81万株,消除各类安全隐患300余条。“一网五制多元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和“1+3+N”物业管理新模式,让城乡环境脏乱差、车辆停放“一难两乱”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如今的崆峒区,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正在用各自的方式和行动诠释着对文明的理解。
“厚积薄发” 久久为功
在东关街道宝塔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惠文看来,社区的环境就是社区居民的“创城激情”。有了文明社区,环境美了,邻里之间相互关系和谐了,居民文明素质提高了。
“从挣面子的形象工程到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各种宣传和活动使创城在群众的认知中清晰起来,并收获了大批粉丝。管好自己的社区家园也是对城市文明作贡献。”刘惠文说。
创城以来,崆峒区树立更高的工作标准和更高的目标追求,推动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绘就了全民共治共享“同心圆”,增强了城市治理“向心力”。
“城市啄木鸟”“文明红管家”“关关争文明”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蜜蜂行动”“小巷管家”“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百姓宣讲团”“向国旗敬礼”“护苗”行动等主题活动遍地开花……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崆峒好人”“最美退役军人”“文明崆峒·城市之窗”“育德巷”“红色主题巷”“文明礼仪巷”“网格服务站”“六尺坊”“七彩人生”等品牌示范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群众内心深处的自觉召唤,积蓄起满满“正能量”。
“随时反映、监督乱扔垃圾、闯红灯、不走人行道等影响城市形象和文明进步的不文明现象,是每位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崆峒区西郊街道办事处广场社区志愿者何佳怡认为,“只要我们大家共同行动,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中去,就能让城市越来越美好。”
文明,已然成为崆峒区广大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不懈追求。该区推进“集团化”办学,新河湾小学、玄鹤小学、文化街幼儿园建设项目已完成前期相关手续,建成西阳中学、索罗中学等1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26处临时集中祭祀点实现“文明祭祀”,区文化馆、美术馆完成布展,平东工委革命遗址恢复保护,6个乡镇村级体育健身场地均已建成;承办“问道崆峒·共享冬奥”2022年平凉春季文化旅游暨崆峒区第六届冰雪文化旅游节,举办2022年“迎新春”少儿围棋升级定段赛暨“崆峒杯”围棋邀请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建幸福和谐崆峒”春联大拜年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系列活动。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份荣誉,更是始终如一的坚守。今天的崆峒,不仅有“颜值”,更有“气质”。崆峒区广大干部群众正砥砺奋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示出这座城市不断更新的“成长坐标”。(魏丽 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