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6月15日电(记者程楠)夏日里,击球声、叫喊声由远及近传来,感染着场边的观众时而叹息,时而喝彩。45岁的教练孙建刚一边关注场内情况,一边给队员指导技战术。这是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一场普通练习赛,也是孙建刚进行“体教结合”的实践点之一。
过去十余年,在孙建刚等几批教练努力下,曲棍球项目在靖远县这个黄河之滨的小县城逐步扎根,吸引了越来越多大小朋友参与其中。
靖远县体育运动学校曲棍球队的队员们正在训练。新华社记者 程楠 摄
“万事开头难。”靖远县体育运动学校曲棍球总教练孙建刚说,该校曲棍球队成立于2008年。当时,一个篮球场、几根球棍、几个曲棍球,就是当地孩子们练习曲棍球的全部场地和装备。
“训练条件差,再加上家长们担心参加运动影响学习,小运动员招募很难。”孙建刚说,自己挨家挨户做工作,不断鼓励家长和孩子们,艰难建起球队。
孙建刚表示,从建队至今,他的队员们平时都在各自学校念书,放学后或周末才能一起进行系统训练,寒暑假才有机会外出打比赛。
从2009年开始,靖远体校曲棍球队已连续十几年参加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并三次夺得全国冠军。
孩子们的曲棍球越打越好,离不开软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目前,靖远体校的曲棍球教练已从1人增加到4人。当地先后建成三个6人制曲棍球场地、一个标准11人制曲棍球场地。
在这几年的比赛中,孙建刚等教练注意到,孩子们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还在各类活动中自信满满。
靖远县体育运动学校曲棍球队的队员们正在训练。新华社记者 程楠 摄
孙建刚说,过去几年,球队曾赴江苏省、四川省等全国多地开展冬训,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曲棍球队员同吃住、同训练、同比赛。“在提升技战术水平同时,孩子们眼界开阔了,待人接物更大方,还和不少外地小队员建立了深厚友谊,常常能见他们通过信件、社交媒体等联络互动。”
这些年,曾经的冷门项目曲棍球,成了靖远的新“名片”。越来越多学生家长也乐意让孩子多参加曲棍球等体育运动。
靖远体校校长高祥介绍,目前曲棍球队已有150多名在训队员。“多年来,学校培养了超过200名曲棍球人才,并陆续为甘肃省曲棍球队和国家男、女青年曲棍球队等输送了20多名运动员。”高祥说。
杨发翔从建队之初就跟随孙建刚练习曲棍球。后来,他曾两次入选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在去年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曲棍球比赛中,25岁的他代表甘肃省男子曲棍球队获得了第四名。“曲棍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爱这项运动。”他说。
靖远县体育运动学校曲棍球队的队员们正在训练。新华社记者 程楠 摄
从2008年开始,靖远体校就开始选派曲棍球教练前往靖师附小等学校帮教。后来,靖远体校还与靖师附小、靖远县第四中学等单位签订协议,由体校教练在各校以社团和素质拓展课等形式开展训练,打通从小学到高中的人才培养通道。
十余年间,“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把小城的曲棍球打造成了“拳头项目”。2020年,靖远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靖师附小等学校则被认定为“中国曲棍球推广校”。
多年来,曲棍球项目的遍地开花也是靖远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从2019年起,靖远新建的北湾镇公共体育场、乌兰镇体育公园等陆续建成投用,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已基本形成。此外,当地还建成乡村多功能运动场15块,建成“一村一场”150个,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惠及18个乡(镇)147个行政村的40多万群众。
如今,在靖远,足球、篮球、曲棍球、羽毛球等多类比赛已常态化开展。“在靖远,体育健身现在也成了一种新时尚。”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学科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