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同向同行厚培人才
2022-01-11 08:40:30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图集

    在多年实践中,兰州大学坚持人才培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从供给侧探索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跨界融合”“时事引导”,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政产品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有了科研做支撑,课堂教学才有“灵魂”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宋常青 张文静

    近年来,在兰州大学有一个特殊现象——未到毕业时,兰大马院的博士毕业生就会被其他高校“抢光”。

    仅过去两年,就有6名兰大马院博士生签约四川大学,3名签约西安交通大学,15名硕士研究生被引进入兰州理工大学,多名毕业生留在西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

    作为胡焕庸线以西唯一的一所A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兰州大学为我国输送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兰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四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蔡文成教授说,兰大马院培养了一批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在业界享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摇篮”的美誉,造就了全国马克思主义科研教学队伍中的兰大现象。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参加兰州大学第十六届教职工运动会暨第九届研究生运动会 兰大马院供图

    马克思主义人才的摇篮

    为什么会有兰大现象?

    面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提问,蔡文成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马院建设。在多年实践中,兰大坚持人才培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连续十年推进本科生导师制,连续六年实施本科生“登攀计划”,构建“马+”工程……

    兰大马院教授王学俭介绍,2013年起学院为每一位本科生安排一名导师,贯穿大学本科四年,从生活和学习、职业发展规划、科研方向等方面全过程指导。

    导师带徒制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本科生的学术素养和规范。数据显示,兰大马院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收效显著,本科生导师制团队实现升学率达到60%。

    2015年,兰大马院启动本科生登攀计划,为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本科生单独设立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6年来,学院累计提供100余万元建设经费,共有200余名本科生参与了该计划。

    此外,“马上学”“马上讲”“马上微”“马上研”等“马+”工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马+”教育服务体系。

    兰大马院党委副书记宋涛说,马院牵头组建了7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4个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兴趣小组,为每个小组聘任专业指导教师,通过读经典、品经典、谈经典引导学生思考理论问题,从原著中挖掘理论之源,从时政热点中找寻实践案例。

    2021年12月,兰大马院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成为2021年度全国高校系统唯一获得表彰单位。

    蔡文成说,通过搭建学生科学研究平台,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学院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保证能够持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高层次人才。

    最难讲的课上得最精彩

    2020年底,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为医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在90分钟的课堂里,他结合工作经历和热点问题与学生亲切交流。学生普遍反映,“没听够”“好励志”“敢于追梦的人生真精彩”。

    兰大马院副院长李东坡说,思政课目前是中国高校任务重、难度大、挑战多的一门课程。

    把最难讲的课上得最精彩,兰大马院做到了。

    学院从供给侧探索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跨界融合”“时事引导”,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政产品,将“非刚需”变成了“真需要”,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李东坡和同事李晓莉等青年教师打造了“坡有道莉印象思政课”,通过微视频等方式,与学生做到了多维实时互动。

    不断丰富育人手段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兰大马院还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说”和“清风映画”网络文化工作室,组织学生围绕“四史”、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符合青年学子偏好的短视频,从单向理论灌输过渡到多维教育方式。

    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在平视世界中增强“四个自信”成为马院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邀请抗疫典型、脱贫攻坚典型等身边人走进课堂,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故事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大学生关注国际国内问题多,身边人身边事更易产生共鸣。”兰大马院副院长杨志超说。

    不断创新的思政课,激发了很多非马院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2021年,兰大外国语学院德语系2017级学生崔晨茜成功考取了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让课堂教学有“灵魂”

    兰大马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供了重要保障。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有了科研做支撑,课堂教学才有“灵魂”。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兰大马院教授刘先春认为,学院不仅要办好思政课,还要提高科研水平、完善学科建设,这对马院教师队伍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一方面,马院教师要“顶天立地”,既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在教育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我们要与时俱进了解现实国情,要有开阔的视野、健全的知识以及逻辑辩证能力,通过经典的教材、生动的授课,传授给青年学子马克思主义中的科学理论知识,筑牢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之基。”兰大马院青年教师蒋海蛟说。

    另一方面,马院教师要立足学科基础,转变观念,将更多的研究目光投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破解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相脱离的局面,将学术成果真正转化为党和政府开展决策的调研报告,做出品牌和特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带动一批人才发展的同时,形成新的教学和科研增长点,推动马院内涵式发展。■

责任编辑: 宋燕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51128250731